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苏良种繁育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紫苏良种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illa Good Seed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335—2019紫苏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紫苏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繁殖材料要求
标准中规定了选择优良品种的标准: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特性。繁殖材料需来自原种场生产的原种或一级种子,确保遗传性状稳定。同时强调繁殖材料在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保证其健康无病害。
二、繁殖田的选择与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地作为繁殖田。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发生。
三、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亩播种量为0.5-0.8公斤,覆土厚度2-3厘米。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出土。
四、田间管理
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生长期要合理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中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后期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适时灌溉,保持土壤适度湿润。及时中耕除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五、收获与种子处理
当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蒴果呈褐色时即可收获。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收割,避免损伤植株和种子。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降低种子含水量至8%-10%。精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剩余种子可作为商品出售。种子入库前要进行清选分级,包装密封保存,存放环境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低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