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园绿盲蝽的监测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茶园绿盲蝽的监测与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Green Mirid Bug in Tea Gard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0T 034-2023《茶园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专门针对茶园中绿盲蝽这一重要害虫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监测方法
- 标准规定了在不同生长阶段使用黄板诱捕器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黄板诱捕器能够有效捕捉飞行活跃期的成虫,而人工调查则用于观察卵块、若虫等不易被诱捕的目标物。这种组合方式可以全面掌握茶园内绿盲蝽的发生动态。
2. 预警指标
- 当黄板上每日诱集到的成虫数量达到5只以上时,应视为轻度发生;超过10只为中度;超过20只为重度。这一标准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综合防治策略
- 化学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卵孵化高峰期至初龄若虫期施药效果最佳。同时强调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 生物防治:鼓励释放天敌如蜘蛛、瓢虫等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此外,利用植物源杀虫剂作为替代方案之一。
- 农业管理措施:包括合理修剪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庇护场所;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
4. 安全间隔期
- 对于化学药剂使用后需遵守相应产品的安全间隔期要求,确保茶叶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
5. 培训与宣传
- 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活动,提高茶农对绿盲蝽危害的认识水平及其正确应对能力。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茶园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监测到具体防治手段再到后期管理的一整套流程,还特别注重环保友好型解决方案的应用,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