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叶锈病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预警、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叶锈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Leaf Rust - Part 2: Leaf Ru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665.2—202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叶锈病》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为有效防控小麦叶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叶锈病”的概念,即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侵害小麦叶片。该定义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病害的本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强调通过农业管理措施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
2. 综合治理: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形成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3.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三、关键防控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
- 应选择经国家或省级审定并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小麦品种。
- 定期更新种子资源库,确保所用品种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
2. 适期播种
-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确定最佳播期,避免在高风险时期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 合理密植,增强植株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环境利于病害发生。
3. 田间管理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栖息场所。
-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健壮生长。
- 注意排水排涝,防止积水导致根系受损进而影响抗病性能。
4. 药剂防治
- 当田间病叶率达到5%以上时开始第一次喷洒作业。
-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5. 监测预警
-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定期调查发病情况。
- 结合短期天气预报预测流行趋势,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四、效果评估与改进
每年收获后应对当年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查找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同时鼓励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防控手段。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减轻小麦叶锈病的危害程度,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希望广大农业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标准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