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划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划分方法及表示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的评估、预警及管理。
Title:Ozone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Grade Divi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838-2023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划分》是一项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气象条件评估来指导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下将选取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这一核心概念,它是指根据特定区域内的气温、湿度、风速、辐射强度等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对可能导致臭氧浓度升高的气象条件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有助于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分级依据与方法
标准规定了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分为五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极轻度)、二级(轻度)、三级(中度)、四级(重度)和五级(严重)。每一级别的划分基于多个气象因子的阈值设定。例如,在气温方面,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C时,会显著增加臭氧生成的可能性;湿度低于60%则有利于臭氧前体物光化学反应的发生。
指标体系
该标准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指标体系,涵盖了温度、湿度、风场、辐射等多个维度。其中,辐射强度是决定臭氧生成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建议使用紫外线指数作为衡量辐射水平的标准,并给出了不同等级下对应的数值范围。
应用场景
此标准不仅适用于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还特别强调了其在工业园区及交通密集区的应用价值。这些区域由于排放源集中且复杂,更容易受到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臭氧污染。
实施建议
为了有效利用本标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臭氧污染预警机制,定期发布预报信息。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臭氧污染及其危害的认识,鼓励大家在高风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总之,《DB14/T 2838-2023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划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框架来应对日益严重的臭氧污染问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