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芩生产过程中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要求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黄芩的种植、生产和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0T 026-2023黄芩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对黄芩的种植、加工和质量检测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黄芩药材的质量稳定可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入手,深入解读该标准的重要内容。
采收期的规定
标准明确指出,黄芩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秋季,即9月至10月期间。这一时间段内,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同时植株生长周期结束,药效最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药材品质。例如,春季采收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积累不足,而冬季则可能因低温导致活性成分降解。
干燥方式的选择
在干燥处理上,推荐采用自然晾晒法或低温烘干法。自然晾晒应避免阳光直射,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以防止霉变;而低温烘干则需控制温度在40℃至50℃之间,以保护黄芩中的热敏性物质不被破坏。这些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黄芩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成分检测指标
该标准还规定了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如黄芩苷、汉黄芩素等的最低含量标准。其中,黄芩苷不得低于8%,汉黄芩素不低于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量分析,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此外,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有项目均需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包装与储存条件
对于包装材料的选择,建议使用防潮、避光的复合膜袋,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潮湿区域,堆码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防受压变形影响品质。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足以体现其严谨性和科学性。遵循此规范不仅有助于提升黄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