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规划与实施、评估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威海市内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估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Friendly Cities in Weihai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0T 203.1-2023 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 第1部分:总则》是威海市为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制定的重要技术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即通过系统性政策、规划和服务体系的构建,使城市能够全面满足儿童成长需求,保障其健康安全与全面发展。这一定义强调了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儿童的需求置于城市发展决策的核心位置。
其次,在“基本原则”章节中,提出了五项核心原则:以人为本、公平包容、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以及公众参与。其中,“以人为本”要求所有措施均需围绕儿童的实际需求展开;“公平包容”旨在消除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公共资源和服务;“绿色发展”倡导创建环保友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化传承”鼓励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增强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公众参与”则突出了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的重要性。
再者,关于“目标设定”,标准指出应从五个维度出发建立完善的目标框架。这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公共空间布局、强化安全保障机制以及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例如,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面,不仅需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还应注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提升教育质量上,则要关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
此外,“实施路径”部分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建议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制定配套法规、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推进工作落实。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收集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策略方向,确保各项举措真正落地见效。
最后,在监督评估机制建设方面,标准提出要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定期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并将结果作为调整优化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能激发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支持这项事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