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液体菌种制备的术语和定义、设施与设备、菌种制备步骤、质量要求及保存运输等。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液体菌种的制备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paration of Liquid Spawn of Morel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5T 41-2023《羊肚菌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羊肚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为羊肚菌的规模化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制备羊肚菌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特别强调了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如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蛋白胨或酵母膏作为氮源。此外,对于微量元素的添加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营养成分全面均衡。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菌种活力,促进菌丝生长。
菌种接种
在菌种接种环节,标准要求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并使用经过灭菌处理的接种工具。接种量应控制在培养液总体积的2%-5%之间,以保证足够的初始菌浓度同时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的竞争抑制。另外,接种后需立即密封容器并置于恒温环境中培养,温度设定为22℃至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发酵过程监控
发酵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包括pH值、溶氧水平以及温度等。标准建议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实时记录这些参数,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条件。当观察到菌丝体开始大量繁殖时,可适当增加通风换气频率,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状态。整个发酵周期通常持续7天到10天左右,期间要定期取样检查菌丝生长状况。
成品检验与包装
成品检验主要包括感官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测及活性测定三个方面。感官上要求无异味、色泽均匀;微生物限度则需满足行业通用标准;活性测定可以通过测定菌丝分泌物中的酶活性来评估。合格的产品应当采用密封性好的专用容器盛装,并标注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相关信息。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羊肚菌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不仅规范了制备流程,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为推动羊肚菌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