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孢子头北虫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孢子头北虫草的栽培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dyceps militaris var. sinensis (Macrospo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177—2023 大孢子头北虫草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孢子头北虫草的栽培技术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栽培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土壤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并且pH值控制在6.0-7.5之间。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北虫草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以及适宜的酸碱度条件,从而促进菌丝体健康发育。
2. 培养基配制:标准指出培养基主要由稻草、麦秸等植物性材料与牛粪或鸡粪混合而成。其中植物性材料占比不低于70%,有机肥占比不超过30%。此外还强调了灭菌处理的重要性,要求在121℃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至少2小时以彻底杀灭杂菌。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基配方可以为北虫草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同时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3. 接种方法:根据标准内容,接种时应选用优质纯种菌株,并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方式。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外界微生物侵入影响成活率。同时建议每个接种点之间的间距保持适当距离(通常为5-8厘米),以便于后期管理维护。
4. 日常管理措施:包括温度调控、湿度维持等方面。标准建议将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还需定期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并做好遮阴避光工作以防强光直射导致品质下降。这些细节上的把控对于提升最终产品的外观及内在品质至关重要。
5. 采收标准:当子实体长至8-10厘米高且表面颜色变为深棕色时即可开始收获。此时应及时采摘并立即进入干燥工序,以免长时间放置造成营养流失或者变质现象发生。合理的采收时机不仅关系到产量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商品价值。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在实际应用当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优化。希望上述解析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大孢子头北虫草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