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麦茬粳稻品种选择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麦茬粳稻种植区域的品种选择与指导。
Title:Selection Standard for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under Wheat Straw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4206T 68—2023 麦茬粳稻品种选择标准》是由湖北省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麦茬粳稻品种选择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适用于麦茬粳稻种植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根据标准内容整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在麦茬田种植的粳稻品种选择。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仅限于麦茬田中种植的粳稻品种。这有助于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 麦茬田:指前茬作物为小麦且收获后未翻耕或部分翻耕的稻田。
解读:这一定义强调了麦茬田的特点,即前茬作物为小麦,并且在水稻种植前没有完全翻耕。这种田地通常需要特殊的栽培技术以适应其土壤条件。
- 粳稻:稻属植物中谷粒短而宽、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
解读:粳稻与籼稻相对,其特点是谷粒较短且宽,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口感偏硬。这一定义帮助区分粳稻与其他类型的稻米。
3. 品种特性要求
- 生育期:适宜生育期为130天至150天。
解读:生育期是衡量品种是否适合特定区域种植的重要指标。130天至150天的生育期意味着该品种能够在麦茬田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长周期。
- 抗性:应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解读:麦茬田由于季节转换可能面临低温环境,因此要求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同时,麦茬田可能存在一定的病虫害风险,因此抗病虫害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4. 产量要求
- 单位面积产量不低于500公斤/亩。
解读:这一要求确保了麦茬粳稻种植的经济效益。500公斤/亩是一个基本的产量底线,能够保障种植者的收益。
5. 品质要求
- 直链淀粉含量应在18%至22%之间。
解读:直链淀粉含量直接影响粳稻的口感和品质。18%至22%的范围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区间,既能保证口感适中,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6. 栽培适应性
- 能够适应麦茬田的耕作方式,包括免耕或少耕。
解读:麦茬田通常采用免耕或少耕的方式进行种植,因此要求品种能够适应这种特殊的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并提高效率。
通过以上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DB 4206T 68—2023 麦茬粳稻品种选择标准》从多个方面对麦茬粳稻品种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来提高种植效益和产品质量。这些要求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也为农民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