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板栗低效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原则、改造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内板栗低效林的改造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of Low-efficiency Chestnut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1/T 97-2023板栗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该规程为板栗低效林的改造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规程适用于昆明市行政区域内板栗低效林的改造工作。规程对“低效林”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平均产量50%以上的板栗林。这一定义为判断林地是否属于低效林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二、改造原则
规程强调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的改造原则。要求在改造过程中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采取适合的措施。例如,在山区应以生态修复为主,在平原地区则可适当增加经济效益考量。
三、改造步骤和技术要点
1. 林分调查评估:首先需要对目标林地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包括林木种类、年龄结构、病虫害情况等信息,并据此评估林分质量。
2. 制定改造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明确改造的目标、方法及预期效果。
3. 实施改造工程:按照计划开展具体作业,如疏伐过密植株、补植优良品种苗木、施肥灌溉等。
4. 后期管理维护:改造完成后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确保新植树木健康成长。
四、主要技术指标
规程规定了若干重要的技术参数,比如每公顷保留的有效株数不得少于110株;主干高度控制在0.8米至1.2米之间;冠幅直径保持在2米以上等等。这些量化指标有助于保证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监测评价体系
为了检验改造成效,规程建立了相应的监测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定期采集数据资料,分析生长状况变化趋势;设置固定样点长期跟踪观察;组织专家团队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全面掌握改造区域内的动态信息。
六、注意事项
最后还特别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操作规范,特别是在使用机械工具或化学品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时也要关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5301/T 97-2023板栗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量化标准,对于促进昆明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板栗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