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内各类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估工作,为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和安全性提供指导。
Title:Assessment 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Shel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43-2023应急避难场所评估导则》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估工作。这项标准对于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及其分类。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生活保障的场地。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式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性应急避难场所两大类。这一定义有助于明确不同类型的避难场所各自的责任范围和服务对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基本要求”章节强调了选址的重要性。标准指出,应急避难场所应当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交通便利且远离危险源的位置。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供水、供电、通讯等,并预留足够的开放空间以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这些规定直接关系到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是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
再者,“功能配置”部分详细列出了各类设施的具体设置标准。例如,每个应急避难场所都必须配备医疗救护点、食品供应站以及卫生间等基本服务设施。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心理咨询室、儿童活动区等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通过这样的功能划分,可以使避难场所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情况,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最后,“评估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场所规模、设施完好程度、管理制度健全性等方面。评估过程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数据的精确度,也考虑实际情况的灵活性。这一体系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衡量各避难场所的实际状况,也为后续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DB11/T 2143-2023应急避难场所评估导则》从多个维度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可根据自身特点参考该标准,进一步优化本地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