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鸡腿菇绿色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与材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鸡腿菇的绿色栽培生产。
Title:Gree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icken Leg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鸡腿菇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用菌品种,其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DB32/T 1029—2023 鸡腿菇绿色栽培技术规程》作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对鸡腿菇的栽培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栽培环境的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种植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确保土壤、水源及空气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这一规定旨在从源头上保证鸡腿菇的安全性与品质,避免受到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
其次,关于培养料的配制,标准指出应以稻草、玉米芯等农作物废弃物为主料,并添加适量的牛粪或鸡粪作为辅料。同时强调了培养料的pH值需控制在7.5左右,并且要经过充分发酵才能使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养分利用率,还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为鸡腿菇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再者,在播种环节,标准建议采用穴播法,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1公斤左右。并且要求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保持湿润状态。这样可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促进菌丝快速萌发。
另外,通风换气也是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提出每天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通过合理调控温湿度条件,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障鸡腿菇健康茁壮地成长。
最后,在采收阶段,当子实体长至8-10厘米高时即可收获。此时采摘既能保证口感最佳,又不会影响后续批次的生产周期。此外,还应注意操作卫生,避免损伤周围未成熟的菌体。
综上所述,《DB32/T 1029—2023 鸡腿菇绿色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为实现鸡腿菇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更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