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杂交兰的规模化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Orchid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杂交兰栽培技术规程》(DB3509/T 004-2023)是福建省宁德市发布的关于杂交兰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杂交兰的品种选择、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提高杂交兰的栽培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栽培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质品种。例如,铁皮石斛兰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观赏价值,适合北方地区种植;而卡特兰则更适合温暖湿润的南方气候。同时,还应注重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以增强栽培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控制是杂交兰栽培的关键环节。标准指出,杂交兰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8℃至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80%之间。光照强度应控制在2万至3万勒克斯范围内,可通过遮阳网或人工补光设备调节。土壤pH值宜维持在5.5至6.5之间,基质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此外,还需定期监测温湿度和光照变化,并及时调整设施环境。
栽培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肥水管理的重要性。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氮磷钾比例一般为1:1:1,每月施用一次液体肥料即可满足植株需求。浇水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夏季高温时可适当增加浇水量,冬季则减少浇灌频率。同时,要注意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病虫害防治也是杂交兰栽培中的重点内容。标准建议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控病虫害。物理方法包括设置防虫网、粘虫板等;生物措施则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捕食蚜虫;化学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喷洒造成环境污染。对于常见病害如炭疽病、叶斑病等,应及时清除受害叶片并喷洒杀菌剂预防扩散。
另外,标准还特别提到杂交兰繁殖技术要点。无菌播种法适用于种子萌发阶段,组织培养则是快速扩繁的有效手段。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影响成功率。
总之,《杂交兰栽培技术规程》为杂交兰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杂交兰的栽培水平,促进花卉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