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脉红螺人工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亲贝选择与培育、采卵与孵化、幼体培育、稚贝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脉红螺的人工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ulse Red Sna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36-2023脉红螺人工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脉红螺人工育苗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脉红螺的育苗环境、亲螺选择、繁殖管理、幼螺培育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育苗成功率和产品质量。
首先,在育苗环境方面,标准要求育苗池的水质需保持清新,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pH值维持在7.5至8.5之间。同时,育苗池底部应铺设一层厚度约10厘米的沙质土壤,以利于螺类附着和生长。
关于亲螺的选择,标准指出亲螺应来源于健康的野生群体或经过至少两年养殖的健康群体。亲螺体长应在5厘米以上,体重不低于15克,并且无病害迹象。此外,亲螺的选择还应注意性别比例,通常雌雄比为2:1较为适宜。
在繁殖管理上,标准建议采用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亲螺放入育苗池后,需要提供足够的隐蔽场所,如放置一些沉木或石块,以便它们能够安全产卵。水温控制在20℃至25℃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受精率。
对于幼螺的培育,标准强调了饵料的重要性。初期可投喂新鲜的藻类和小型浮游生物,随着幼螺的成长逐渐增加贝类碎屑作为补充饲料。同时,定期清理育苗池中的残饵和排泄物,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疾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害问题。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使用符合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步骤和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提升脉红螺人工育苗的成功率,保障其健康稳定地成长。这一标准不仅适用于专业养殖场,也为普通爱好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