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生态公益林碳汇计量与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生态公益林碳汇项目的开发、评估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bon Sink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Ecological Public Forests in Jiangs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571-2023《生态公益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生态公益林碳汇的计量与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生态公益林”、“碳汇”等核心概念。“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森林区域;“碳汇”则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
监测范围与周期
规定了监测应覆盖整个生态公益林区域,并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变化较大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率。
数据采集方法
强调了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遥感影像分析、地面调查等方式相结合,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碳储量计算公式
给出了具体的碳储量计算公式,其中包含了生物量因子、转换系数等多个参数。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树种特性来确定,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质量控制措施
提出了严格的质控要求,如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开展人员培训等。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体系,便于追溯核查。
结果报告格式
明确了最终报告应当包含的内容要素,比如项目概况、监测过程描述、主要发现及建议等部分。此外还特别指出,所有提交的数据资料都必须经过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布。
以上就是对DB32/T 4571-2023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这项标准为江苏省内生态公益林碳汇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