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脱水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技术的操作要求、流程、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进行儿童脱水治疗时的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操作及相关护理工作。
Title:Children's Dehydration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Plac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40-2023《儿童脱水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儿童医疗护理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需要通过外周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治疗或输液的儿童患者。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对象,确保了在正确的人群中实施。
2. 术语和定义:
- 外周静脉导管:指插入到手臂、手背等外周部位的静脉内的导管。
- 留置时间:从导管插入直至移除的时间间隔。这一定义帮助医护人员合理安排护理计划。
3. 操作前准备:
- 评估与沟通: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必须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与患儿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获得同意。这一步骤强调了尊重患者权益的重要性。
-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无菌,准备好所需的所有器械和材料。良好的准备工作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4. 穿刺部位选择:
- 应优先考虑上肢静脉作为穿刺点,避免使用手腕内侧及肘窝处的静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对于长期留置的情况,则需考虑更远端的血管,如足背静脉网等。
5. 固定方法:
- 使用专用固定装置将导管妥善固定,防止移动导致损伤或脱落。
- 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及时调整松紧度,确保舒适安全。
6. 维护管理:
- 每日至少一次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并观察有无红肿热痛等异常表现。
- 根据医嘱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7. 拔管时机:
- 当不再需要继续使用导管时应及时拔除,通常情况下不超过72小时。
- 拔管后要仔细检查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或其他问题,并给予适当处理。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与解析,具体细节还需参照原文档深入学习理解。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保护好每一位小患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