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保护项目档案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数字化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黑土地保护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Black Land Protection Project Archi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34-2023黑土地保护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黑土地保护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下将对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归档范围的规定指出,所有与黑土地保护项目相关的文件材料均需归档保存。这包括立项审批、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记录、验收报告等。强调全面性是为了确保项目全过程可追溯,为后续评估和审计提供完整依据。
在档案质量要求方面,明确指出文字清晰、图表整洁、数据准确。这是为了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用性,避免因资料模糊或错误导致的工作失误。同时要求归档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以延长档案寿命。
关于归档时间,规定应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这一时限有助于及时整理和保存项目信息,防止因拖延而造成资料遗失或混乱。对于跨年度项目,则要求按年度分别归档。
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永久保管适用于具有长远历史价值的档案,如重大政策制定依据等;定期保管则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同年限。这种分类方式既保证了重要资料长期留存,又合理控制了存储成本。
在档案利用方面,规范提出建立严格的借阅制度,并做好登记工作。借阅人须履行相应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复制或传播档案内容。这不仅保护了档案安全,也有利于维护项目机密性。
此外,还特别提到电子档案管理要求。电子档案应当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且格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查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总之,《DB22/T 3534-2023》通过一系列具体规定,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完善的黑土地保护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为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