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肩痹的朝医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朝医方法进行肩痹治疗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
Title:Treatment Specification for Shoulder Bi Syndrome in Korean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35-2023肩痹朝医治疗规范》是一项关于肩痹(即肩关节周围炎症性疾病)在朝医学领域内诊疗的标准化文件。该标准从诊断、治疗方法到护理等多个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肩痹”的概念,即由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或劳损等因素导致肩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群。这一定义为后续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病因病机分析
根据朝医学理论,“肩痹”多由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此外,长期过度使用肩部肌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之一。这提示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祛除邪气又要兼顾调养正气。
三、辨证施治原则
1. 风寒湿型:表现为肩部疼痛明显且遇冷加重,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时,可采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方法。推荐使用如独活寄生汤加减等方剂。
2. 瘀血阻滞型:当出现固定性疼痛、夜间加重以及局部青紫瘀斑等情况时,则需采取化瘀止痛、舒筋活络的策略。常用药物包括桃红四物汤等。
3. 气血亏虚型:若患者感到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无华,并伴随轻微酸痛不适,则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八珍汤作为基础方进行调整。
四、非药物疗法的应用
除了上述中药内服之外,《规范》还特别强调了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性:
- 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 推拿手法则有助于松解粘连组织,促进功能恢复。
五、康复训练建议
为了防止病情复发并加速康复进程,《规范》给出了具体的锻炼计划:
1. 每日早晚各做一次肩关节旋转运动;
2. 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增加负荷量直至恢复正常活动水平;
3. 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再次受伤。
六、注意事项
最后,《规范》提醒所有参与治疗者务必遵循个体化原则,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同时也要关注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22/T 3535-2023肩痹朝医治疗规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朝医学精髓,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于提升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