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粪便有机肥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生产工艺与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管理、安全与环保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110-2023《畜禽粪便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规范》是河南省针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原料预处理、发酵工艺到成品检测等环节对有机肥生产进行了系统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原料要求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不得使用被病原体污染的粪便作为原料”。这一规定旨在防止有害微生物通过肥料传播,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具体执行时,企业需要对原料来源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原料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确保病原体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 28692的要求。
其次在发酵环节,标准提出了“堆肥温度应达到55℃以上并持续3天以上”的要求。这是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最佳条件设定的。高温不仅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和虫卵,还能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肥料品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配备温度监测设备,定期记录堆肥温度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量和水分含量,确保发酵过程稳定达标。
关于成品质量控制,标准设定了总养分含量≥5.0%、pH值6.5-8.5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肥料的施用效果。例如,过高的酸碱度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而养分不足则无法满足作物需求。因此,在产品出厂前,生产企业必须按照GB/T 28691等相关标准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每一批次产品均达到合格标准。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要求,如“不得随意堆放或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这要求企业在设计生产线时就要考虑废水处理设施配置,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总之,《畜禽粪便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规范》为行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为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