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heep Pasteurell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686-2023《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羊巴氏杆菌病防治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诊断方法
- 标准规定了显微镜检查法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法作为主要诊断手段。显微镜检查要求取病死羊的肝、脾等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观察是否有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而细菌分离培养则需要将样本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观察菌落特征并进行生化试验。
2. 预防措施
- 免疫接种被列为首要预防措施之一。标准建议每年春秋两季对所有羊只进行疫苗接种,并特别强调新生羔羊应在出生后45天左右首次免疫,之后每隔半年加强一次。
- 圈舍卫生管理同样至关重要。要求定期清扫圈舍,保持干燥通风,及时清理粪便,避免积水积污。同时,应定期消毒圈舍及用具,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药剂。
3. 治疗方案
- 对于发病初期,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G钾盐为首选药物,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4万单位,每日两次,连续使用5天。若病情严重,可联合使用链霉素,其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毫克,每日两次。
-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羊群状况,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解救措施。
4. 疫情报告与处置
-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于确诊的病羊,必须进行扑杀销毁处理,同时对污染区域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 在疫情结束后,应对整个羊群进行健康评估,确保无潜在传染源存在后方可恢复生产。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中的关键部分,旨在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范,从而有效防控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