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芩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黄芩的规范化栽培和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28T 193-2023黄芩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黄芩的种植过程,提高药材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条文要求: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并确保地块远离工业污染源。
解读:
黄芩适宜生长在土壤结构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砂质壤土或壤土能够提供足够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发育。同时,避免工业污染源可以保证药材的安全性和纯净度,这对于中药材尤为重要。
种子处理
条文要求: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选用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并采用温水浸泡法进行消毒。
解读:
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出苗率和幼苗健康状况。通过精选种子,可以排除劣质种子,提高发芽率。而消毒处理则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为后续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栽培管理
条文要求:
定植时株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之间,行距控制在40至50厘米范围内,适时除草松土,合理施肥灌溉。
解读:
合理的株行距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植株健康成长。及时的除草松土有助于减少杂草竞争养分,保持土壤疏松,便于水分渗透。科学施肥和适量灌溉则能满足黄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
条文要求:
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解读:
农业防治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这些方法可以在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当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优先选择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施用,以确保药材残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收获加工
条文要求:
当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即可采收,采挖时注意保护地下部分不受损伤,清洗干净后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2%。
解读:
适时收获是保证药材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有效成分含量。正确的采挖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材的价值。而适当的干燥处理则是为了延长保存期限,同时确保其药效不变。
以上是对《DB6528T 193-2023黄芩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