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的数据内容、格式、编码规则及元数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和管理。
Title:Data Sharing Specification for Grain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in He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877-2023《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数据规范》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统一和规范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信息管理与共享。这项标准对于促进种质资源共享、推动农业科研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基本信息”部分,该标准要求记录作物的名称、类别、来源地等基本信息。其中特别强调了作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要准确无误,这是确保信息准确性的基础。此外,还应注明作物的原产地及引入时间,这对于研究其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至关重要。
其次,“生物学特性”部分涵盖了植物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方面。这部分内容要求详细描述作物的株高、叶片形状、花色等具体指标,并且需要提供图片或实物样本作为辅助说明。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识别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也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再者,“抗逆性评价”是本标准中的重点之一。它包括对作物耐旱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例如,对于小麦来说,要测试其在干旱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以及是否容易受到赤霉病侵害等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抗逆性评价,可以筛选出更适合特定环境条件下种植的新品种。
最后,“利用价值分析”部分则着眼于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的营养价值、加工用途等因素来判断其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比如玉米除了作为主食外还可以用于生产饲料甚至生物燃料等领域,因此对其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数据规范》通过对上述各方面严格而细致的规定,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基于此标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