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原河网区浅水区水生植被削减控制及恢复诱导的技术原则、技术方法、实施步骤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平原河网区浅水区水生植被的削减控制与生态恢复工作,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trol of Submerged Vegetation Reduction and Restoration Induction in Shallow Waters of Plain River Network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537-2023《平原河网区浅水区水生植被削减控制及恢复诱导技术指南》是一项专门针对江苏地区平原河网浅水区域水生植被管理的技术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平原河网区的浅水区域,包括河流、湖泊以及人工沟渠等环境中的水生植被管理和恢复工作。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植被削减控制原则
- 生态优先:在削减植被时应首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 分区管理: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和功能分区采取差异化的削减策略。例如,饮用水源地周边需严格限制人为干扰。
- 适度原则:削减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3. 植被恢复诱导措施
- 植物选择:推荐使用本地优势种作为恢复植被的主要种类,如芦苇、香蒲等,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生态工程结合: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或种植浮岛等方式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同时强调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原有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
- 定期监测与调整:恢复初期需每季度监测一次植被生长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方案。
4. 水质改善与植被关系
强调通过科学规划植被布局来优化水质条件。比如,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水域可以适当增加沉水植物的比例,利用其吸收氮磷的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
5. 公众参与与教育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水生植被管理和保护活动中来,提高全社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度。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较为重要的条款及其具体含义解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