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固废胶结大粒径碎石路面基层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工业固废胶结材料的大粒径碎石路面基层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Solid Waste Bonded Large-Grained Gravel Pavement Sub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836-2023《工业固废胶结大粒径碎石路面基层技术规范》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胶结材料来建设大粒径碎石路面基层。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能降低道路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材料要求
4.1 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应符合GB 50092的规定,且需经过处理达到稳定化、无害化的要求。在使用前应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检测,确保其成分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例如,对于粉煤灰,其细度、烧失量等指标必须符合标准,以保证后期混合料的质量稳定性。
4.2 水泥
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应符合GB 175的规定,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并按批次进行复检。水泥的储存条件也很关键,应防潮防晒,避免受潮结块影响活性。
配合比设计
5.1 原材料配合比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业固体废物与骨料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工业固体废物掺量不宜超过总重量的30%,具体比例需通过试验确定,以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5.2 拌合物性能测试
拌合物的坍落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性能参数均需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参照JTJ 057的相关规定执行。特别是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后测定,以验证混合料的实际承载能力。
施工工艺
6.1 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和平整,确保路基表面干燥清洁。同时,要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正常运行。此外,还需准备好充足的原材料并做好标识分类存放。
6.2 摊铺作业
摊铺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摊铺速度,保持连续均匀,避免出现离析现象。摊铺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200mm~300mm之间。摊铺完成后应及时碾压成型,防止水分蒸发影响粘结效果。
6.3 碾压成型
碾压顺序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复压则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压三到四遍直至密实,终压再用胶轮压路机光面一遍。每道工序结束后都要检查平整度和压实度,不合格处立即返工处理。
质量验收
7.1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光滑平整,无明显裂缝、坑洼凹陷等情况发生。接缝处应紧密连接,不得存在松散脱落现象。
7.2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弯拉强度以及动弹性模量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钻芯取样进行现场检测或者实验室制样测试获得。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判定为合格。
总之,《工业固废胶结大粒径碎石路面基层技术规范》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再到最终验收都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标准,这对于推动绿色环保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该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