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肿瘤登记随访数据集的结构、内容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进行肿瘤登记与随访管理工作。
Title:Data Set for Tumor Registration and Follow-up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514-2023《肿瘤登记随访数据集》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为规范肿瘤登记和随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数据集范围这一部分,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肿瘤病例的登记、报告以及后续的随访管理工作。这确保了数据收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建立完整的肿瘤患者健康档案。
关于术语和定义,标准对“肿瘤”、“肿瘤登记”、“随访”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例如,“肿瘤”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随访”则是指对已确诊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后一定时期内进行定期跟踪观察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数据元属性方面,标准规定了每个数据项的基本属性如名称、标识符、数据类型、长度等。以“姓名”为例,其标识符为DM001,数据类型为字符型,最大长度为50个字符。这种规范化处理保证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无障碍。
数据采集要求中强调了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要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各项指标,不得随意更改或遗漏。同时明确了初次登记和后续随访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点,比如初次诊断日期、主要病理类型、分期情况等。
在质量控制环节,标准提出了多层级审核机制。包括科室初审、院级复核以及区域中心终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指定专人负责,并记录详细的审查意见。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原填报单位进行修正。
最后在数据安全保护上,标准要求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议采用加密存储、访问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以上是对DB34/T 4514-2023标准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解读。希望对从事肿瘤登记工作的同仁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