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与插秧、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水稻的节水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Cultivation of Rice by \"Controlled Water Withdrawa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473-2023)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采用“控水落干”方式进行栽培的水稻种植活动。“控水落干”是指在水稻生育期内对灌溉水量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的一种节水灌溉模式。标准明确指出,“落干”是指田间水层消失后保持一段时间无水状态的过程,这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
二、品种选择与播种
标准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播种前需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包括晒种、浸种和催芽等步骤。播种密度应合理规划,以确保秧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强调适时播种的重要性,通常早稻应在清明节前后播种,晚稻则在立秋前后为宜。
三、水分管理
这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提出了“浅湿交替”的灌溉原则,即在水稻分蘖期实行浅灌勤排,保持田面薄水层;进入拔节孕穗期后适当加深水位,但不得超过田面高度的一半;抽穗开花期则要保持深水层,以利于花粉传播;灌浆结实期再次降低水位,直至成熟收获前完全落干。这种动态调整不仅能够满足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还能有效减少无效耗水量。
四、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施肥方面提倡施足基肥,追施分蘖肥,后期酌情补施穗肥。具体用量应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确定,并注意平衡氮磷钾比例。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鼓励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等预防为主的方法,必要时才使用化学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五、收获与储藏
当稻谷达到生理成熟且含水量降至15%左右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的稻谷应及时晾晒或烘干至安全水分含量以下再入库储存,防止霉变。此外还应注意防鼠防盗等问题,确保粮食安全。
以上就是对DB34/T 4473-2023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