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场地设施、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管理要求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Minor Protection Workstations in Townships (Streets) - DB34T 445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9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54-2023 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指南》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总则部分,标准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应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确保所有工作都以维护和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为核心。这意味着在任何决策或行动中,都要优先考虑未成年人的需求和安全,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保障。
其次,关于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要求工作站必须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通讯工具以及儿童活动所需的安全设施。例如,工作站应当设置独立的咨询室用于个案辅导,并配备录音录像设备以便于记录工作过程。此外,还应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的娱乐设施和学习空间,这些设施的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再者,人员配备方面,标准强调工作站至少应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提供。对于较大规模的服务站点,则需要组建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构成的团队来开展工作。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过专门培训,熟悉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素养。
另外,在服务内容上,标准提出了涵盖预防教育、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服务项目。比如,定期举办面向家长及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讲座,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同时也要开通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问题。
最后,关于监督管理机制,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岗位职责划分、绩效考核办法等内容。此外,还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工作站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DB34/T 4454-2023》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框架性指导,有助于推动基层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健康发展。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