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交通前端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传输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道路交通前端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维。
Title:Intelligent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 for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Road Traffic Front-end Equip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9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49-2023《道路交通前端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规范》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指导和规范道路交通前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智能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所有涉及道路交通前端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的相关活动。这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信号灯控制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
2. 术语和定义:
- 前端设备:指安装在道路上用于采集交通信息的设备。
- 运行状态:指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硬件故障、软件异常等情况。
- 智能监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技术方法。
3. 技术要求:
- 数据采集:要求前端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确保所收集的信息真实可靠。
- 通信协议:规定了设备间及与中心系统的通信协议,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安全性:强调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非法入侵。
4. 监测内容:
-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工作温度、湿度、电压等环境参数。
- 设备自身的运行日志记录。
- 网络连接状况,如丢包率、延迟时间等指标。
5. 测试方法:
- 提供了具体的测试流程和技术手段,用于验证设备是否符合上述技术要求。
- 强调测试环境应当尽可能接近实际使用场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6. 维护管理:
-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状态。
-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以便后续分析改进。
7. 性能评估:
- 定期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持续稳定地运行。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策略,提高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前端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保障道路交通前端设备的有效运转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这对于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