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制造型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人员防控、场所防控、物资保障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制造型企业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防控工作。
Title: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idelines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uring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中国标准分类号:C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262-2023制造型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南》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制造业企业在面对重大传染病时如何开展疫情防控的一份技术规范。这份标准为制造型企业提供了系统化的疫情防控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防控机制,保障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制造型企业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这表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类别,只要属于制造业范畴,都应参照此标准执行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重大传染病”、“预防性消毒”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重大传染病”是指可能引起大规模人群感染并导致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而“预防性消毒”则是指在没有明确传染源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而采取的清洁与消毒措施。这些定义为企业理解和实施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
三、组织管理
根据标准要求,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疫情防控专员。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能够及时上报至当地疾控中心。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人员的应对能力。
四、日常防控措施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需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制度,所有进入厂区的人员均须接受体温测量。对于体温异常者,应立即隔离观察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此外,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同样重要。特别是在食堂、宿舍等人流密集区域,更需要落实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比如错峰就餐、减少聚集等。
五、特殊情况下的响应机制
当出现确诊病例时,企业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同时,对相关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在此期间,还应注意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总之,《DB12/T 1262-2023制造型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南》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方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