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安装要求、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堆场等场所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Dust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33-2023《扬尘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是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系统构成与功能要求
1. 系统构成:标准明确指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设备、传输设备、服务器、监控终端等组成部分。各部分需协同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功能要求:
- 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对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及噪声等参数的连续自动监测能力。
- 传输设备应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无线或有线),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监控终端需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操作人员查看和分析数据。
技术性能指标
1. 测量范围与精度:
- PM10和PM2.5的测量范围为0至1000μg/m³,其示值误差不得超过±10%。
- 噪声测量范围为30至130dB(A),误差不超过±1.5dB(A)。
2. 响应时间:对于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系统应在5分钟内作出反应,并更新显示最新数据。
3. 环境适应性:设备应能在温度-10℃至+50℃、相对湿度≤95%条件下正常工作。
安装与布点原则
1. 安装位置选择:监测站点应设置在扬尘污染源附近且不受其他污染物干扰的位置。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以及供电条件等因素。
2. 布点数量与分布: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合理布置监测点位,确保覆盖整个监测范围。对于大型工地或重点区域可适当增加点位密度。
数据处理与存储
1. 数据处理:原始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可用于统计分析。例如,将每小时内的所有有效读数取平均值作为该时段的代表值。
2. 存储要求:所有监测数据至少保存一年以上,并具备查询回溯功能。同时要定期备份以防丢失。
质量控制与维护
1. 定期校准:每次更换传感器或发现异常情况时都必须重新校准仪器,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
2. 日常维护:包括清洁采样口、检查电源连接状况以及更换耗材等工作。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扬尘在线监测技术规范》不仅规定了硬件设施的具体要求,还强调了软件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