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瓜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嫁接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黄瓜嫁接育苗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683-2023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农业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黄瓜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要求、种子处理、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内容。以下是对其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设施要求
标准中提到“育苗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保湿条件”。这意味着在黄瓜嫁接育苗过程中,环境控制是关键。良好的通风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保温则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温度,促进植株生长,而保湿则是保证嫁接部位愈合的重要因素。
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种子需经过消毒处理”。具体的消毒方法包括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温汤浸种是指将种子放入5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5-20分钟,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药剂消毒则推荐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以进一步确保种子的健康状态。
嫁接方法
关于嫁接方法,标准推荐采用插接法。插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在砧木和接穗的第一片真叶下方约0.5厘米处斜切一刀,形成楔形。
2. 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两者紧密贴合。
3. 使用嫁接夹固定接穗与砧木,避免移位。
这种嫁接方式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并且有利于后期植株的生长发育。
嫁接后管理
标准强调了嫁接后的管理措施。首先,“嫁接后7天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这有助于嫁接部位的愈合。其次,“白天温度控制在25℃至30℃之间,夜间温度不低于15℃”,这样的温差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最后,“适当遮阴,减少光照强度”,可以减轻幼苗的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条文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黄瓜嫁接育苗的成功率,为后续的大田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