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内容要求、记录格式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护理记录工作。
Title: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Nursing Records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85—2023《养老机构护理记录通用要求》是一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养老机构护理记录的管理流程和内容,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一些关键概念如“护理记录”、“观察记录”等。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不同养老机构在执行过程中有统一的理解。例如,“护理记录”被定义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特殊事件处理情况的文字记载。这表明护理记录不仅仅是简单的记事本,它需要包含详细的护理过程描述,以便于追溯和评估。
其次,在护理记录的基本原则中强调了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这意味着每一条记录都必须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不能虚构或遗漏任何信息。同时,记录应当全面覆盖老人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身体变化等多个方面,并且要在第一时间完成记录,避免因时间延误而导致的信息失真。例如,当发现老人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记录并上报,而不是等到下班后再补记。
再者,关于护理记录的内容构成,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生活护理详情、医疗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其中特别指出,对于长期卧床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其护理记录更应该详尽,不仅要记录常规的生活护理情况,还应对药物使用、康复训练进展等情况作出详细说明。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外,还需注明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有低血糖反应等细节。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护理记录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所有涉及隐私的信息都必须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给无关人员。同时,建议采用电子化管理系统来存储护理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例如,通过设置访问权限,限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看敏感资料,从而有效防止信息外泄。
最后,在护理记录的保存期限上也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护理记录至少要保存五年以上,而对于重要的个案或者特殊情况,则可能需要永久保存。这一规定有助于日后查阅历史数据,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福利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护理记录通用要求》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护理记录的工作流程,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也为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养老机构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