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飞蓟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飞蓟的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Silybum marian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73—2023水飞蓟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部指导水飞蓟种植与加工的重要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一、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如“龙丹1号”等经过审定推广的品种。这要求种植者在选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所选品种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二、播种技术
规程强调了适时播种的重要性。春季气温稳定在5℃以上即可开始播种,通常为4月中下旬。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每穴播2-3粒种子,覆土后轻轻镇压。合理的播种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后期田间管理。
三、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分次施用。灌溉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对于常见的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比如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以及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四、收获加工
规定当80%以上的果实变为褐色时即可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取、脱粒过程。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0%,然后入库储存。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和霉变,以保证产品质量。
五、机械装备要求
明确了各环节所需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例如播种机要求行距均匀一致,误差不超过±1厘米;收获机需具备自动调节喂入量的功能等。这些具体的技术规范有助于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23/T 3573—2023》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突出了机械化生产的实际需求,为推动水飞蓟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