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性能目标及验算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
Title:Code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2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1502—2023《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规范》是黑龙江省针对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提出的地方标准。该规范结合了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特点,对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第3章“基本规定”中,强调了抗震设计应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面对不同强度地震时,建筑物应有不同的表现:小震下结构不应有任何损坏;中等强度地震后虽有损伤但可以修复继续使用;而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建筑物必须能够保证安全,避免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其次,在第4章关于场地选择与地基处理部分指出,对于软弱土层较多或存在液化可能性的场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地基稳定性。例如采用桩基础或者加固措施以增强整体抗倾覆能力,并且要求对可能产生地面沉降区域进行特别关注。
再者,在第5章结构体系及构件设计中明确指出各类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的具体设计准则。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竖向刚度变化不宜过大,水平方向上的抗侧力构件布置要均匀合理,确保整个体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此外,第6章专门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这部分内容提醒设计师们不要忽视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的小部件,比如管道系统、幕墙以及设备安装支架等都需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固定并预留足够的变形空间以防脱落伤人。
最后,在附录里还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图表供实际操作参考。这些资料为工程师们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便于统一执行标准。
总之,《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规范》DB23/T 1502—2023是一部全面细致的地方性法规,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施工再到验收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且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做出了针对性强的规定。通过严格执行本规范可以大大提升建筑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