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节水型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节水型灌区的创建、评估与验收工作。
Title:Evaluation Criteria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368-2023《节水型灌区评价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灌区节水评价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节水型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江苏省内灌区的节水评价工作。
主要内容解读
#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节水型灌区”的定义,即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手段,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同时保障农业生产需求的灌区。这一定义为后续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 2.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条件、工程设施、管理制度、节水效果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具体指标,如工程设施部分涵盖了渠道防渗率、渠系水利用系数等指标。
- 基本条件:要求灌区具有完整的规划审批文件,且运行时间达到一定年限。
- 工程设施: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如渠道防渗改造情况、输配水设施完好程度等。
- 管理制度:涉及水量调度方案、用水计量制度等内容,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使用。
- 节水效果:通过对比分析,评估实际灌溉用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度。
# 3. 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分。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直接计算得分;而对于难以量化的,则由专家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打分。最终得分达到规定阈值即可认定为节水型灌区。
# 4. 实施步骤
明确了从资料收集、现场核查到最终评定的具体流程。特别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 5. 结果应用
获得节水型灌区称号后,不仅可以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还应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灌区向更加高效节水的方向发展。
总之,《节水型灌区评价规范》为江苏省范围内灌区节水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促进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