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猴头菇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菌种要求、培养料配方、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猴头菇的绿色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14-2023猴头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它为猴头菇的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栽培环境的选择上,该标准明确规定了猴头菇栽培基地应远离工业区、矿区等污染源,确保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要求无重金属污染且富含有机质,这不仅保障了猴头菇的生长质量,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例如,标准中提到的空气质量检测指标和水源质量检测指标是保证猴头菇健康生长的基础。
其次,关于品种选择,标准强调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具体来说,种植户在选择种苗时,需要关注其遗传稳定性、产量潜力以及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此外,还应避免使用转基因种子,以保持猴头菇产品的天然属性。
再者,关于栽培管理,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施肥与灌溉方案。比如,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辅以适量复合肥,追肥则根据猴头菇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灵活调整。同时,灌溉需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既节约水资源又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另外,病虫害防治也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来替代化学农药。如果确需使用化学药剂,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浓度配比,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最后,关于采收与加工环节,标准指出当子实体充分长大但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预冷处理并迅速进入加工程序,包括清洗、分级、干燥等步骤,确保最终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3/T 1314-2023猴头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从栽培环境到采收加工各个环节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旨在推动猴头菇产业向高产高效、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