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应急响应与处置以及恢复重建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旅游景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ourist Attra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06-2023《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实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标准要求旅游景区应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包括识别潜在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例如,对于山区景区,需特别关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于海滨景区,则要防范台风、风暴潮等。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历史灾情等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二、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景区应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具体措施包括:
1. 设置多渠道信息发布平台,如电子显示屏、广播系统、手机短信等;
2. 明确各级别预警信号的具体含义及应对措施;
3.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其对预警信息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三、应急响应预案制定
每个景区都应当根据自身特点编制详细的应急响应预案。预案内容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架构:明确指挥机构组成及其职责分工;
2. 预警分级:按照灾害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并规定相应处置流程;
3. 疏散路线:标明安全出口位置以及紧急撤离路径图;
4. 物资储备:列出必要的救援设备清单并定期检查维护状况;
5. 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演练活动以检验预案可行性。
四、日常安全管理
在非极端天气条件下,景区仍需加强日常管理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比如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禁止攀爬危险地带或进入未开放区域;定期巡查基础设施是否完好无损;保持消防器材处于良好状态等等。
五、公众教育宣传
为了增强游客自我保护意识,景区还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知识普及工作。可以通过设置告示牌、发放手册等方式向大众介绍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预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技巧等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DB33/T 1306-2023《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