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秀珍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秀珍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hiitak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824-2023《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对秀珍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秀珍菇品种。这意味着在选择菌种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所选品种能够良好适应环境并具有较强的抵抗不良因素的能力。这一步骤对于保证后续栽培过程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 培养料配制:要求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例如,稻草与牛粪的比例通常为3:1或4:1。这样的配比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菌丝生长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此外,还需注意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一般为7左右),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效率。
3. 灭菌处理:所有用于生产的工具、容器以及培养基质都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具体操作上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21℃条件下维持至少2小时。这样做是为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杂菌孢子,避免它们对后期培养造成污染。
4. 接种管理:当培养料冷却至适当温度后即可开始接种工作。每个接种点需均匀撒布适量菌种,并轻轻压实表面以防干燥。之后将接种后的料袋置于清洁消毒过的培养室内,保持恒定的温湿度条件(如温度控制在25℃±2℃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定期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5. 出菇管理:当菌丝体完全覆盖整个培养料时进入出菇阶段。此时需要调整光照强度至1000lux左右,并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至90%-95%,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同时密切观察子实体发育状况,及时采收成熟个体,防止过熟影响品质。
通过遵循上述关键环节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秀珍菇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