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草原夏季合理放牧强度的技术要求、测定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天然草原的夏季放牧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tional Summer Grazing Intensity of Natural Grass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527T 009-2023 天然草原夏季合理放牧强度技术规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发布的关于天然草原夏季合理放牧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放牧强度分级】明确规定了放牧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轻度放牧是指每公顷草原可承载的牲畜数量不超过该区域理论载畜量的40%,中度放牧为40%-60%,重度放牧则超过60%。这一分级标准有助于科学管理草原资源,防止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2. 【适宜放牧时间】建议夏季放牧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这段时间内牧草生长旺盛,营养成分高,有利于牲畜增重和繁殖。同时,避开极端天气条件,保障牲畜健康安全。
3. 【轮牧制度】要求实行划区轮牧,每个放牧区使用周期不得少于2年。通过轮牧可以有效减少草地压力,促进植被恢复与生长,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4. 【载畜量计算方法】载畜量=可利用牧草总量/单位牲畜全年所需干物质重量。强调在确定具体放牧强度时需结合实际调查数据,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5. 【监测与调整机制】规定每年应对草原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等指标适时调整放牧方案。当发现草原退化迹象时,应立即采取限制措施直至完全恢复为止。
6. 【环境保护要求】禁止在水源地附近设立固定放牧点,避免污染水资源;提倡使用环保型驱虫剂,减少化学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鼓励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种植多年生牧草或建立人工草场等。
这些关键条款构成了整份标准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灵活运用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