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耕整、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烘干及储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process Mechanized Ric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35—2023《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机械化操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播种育秧阶段
- 条文要求:规定了播种前种子处理、育秧方式选择及田块准备的具体要求。
- 解读:在播种前,种子需要经过精选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并防止病害发生。推荐使用软盘育秧或毯状苗育秧技术,这些方法能有效控制秧苗密度,便于机械插秧。同时,田块应平整且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
2. 插秧作业
- 条文要求:明确了插秧机作业时的行距、株距以及深度的标准。
- 解读:合理的行距(一般为30cm)和株距(18-20cm)可以保证水稻群体结构合理,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插秧深度控制在2cm左右,过深会影响根系发育,过浅则容易倒伏。
3. 田间管理
- 条文要求:包括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 解读:水肥管理强调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求适时适量灌溉与施肥。例如,在分蘖期适当增加水分供应有助于促进分蘖,而在抽穗扬花期则需保持田面湿润。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措施,并结合高效低毒农药使用。
4. 收获阶段
- 条文要求:确定了联合收割机作业的最佳时间及参数设置。
- 解读:收获时机至关重要,通常当稻谷含水量降至13%-15%时进行收获最为适宜。此时不仅产量较高,而且稻谷品质较好。此外,调整好收割机的割台高度、滚筒转速等参数能够减少损失率,提高作业效率。
5. 后续处理
- 条文要求:涉及稻谷干燥、仓储等环节的操作指南。
- 解读:新鲜收获的稻谷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避免霉变。现代烘干设备如连续式热风炉可实现快速均匀干燥,但需注意温度控制以免影响稻米品质。储存过程中要确保仓库清洁干燥,并采取防鼠防虫措施。
通过以上对DB44/T 2435—2023标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涵盖了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将有助于提升广东地区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