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珠江河网地区堤围险段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珠江河网区域内堤围险段的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Sections of Dikes in the Pearl River Network - DB44T 243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33—2023 珠江河网堤围险段治理技术指引》是针对珠江流域堤围工程中出现的险段提出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风险评估与分类
文件明确指出,堤围险段的风险评估应包括现场调查、历史数据分析以及潜在影响评估等环节。根据风险程度,将险段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高风险,二级为中风险,三级为低风险。对于一级险段,要求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制定长期治理方案;而对于二、三级险段,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频率和维护策略。
2. 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
在材料选用上,强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对于护坡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抗冲刷能力、耐久性和环保性。同时,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施工工艺适用条件,比如浆砌石结构适合于水流湍急区域,而混凝土预制块则更适合平坦地段。每种工艺都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质量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3. 监测系统建设
文件特别提到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沉降观测、渗流监测以及裂缝宽度记录等内容。建议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鼓励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处理。
4.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如洪水超警戒水位、暴雨导致局部坍塌等情形,文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提前储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如砂袋、木桩)、培训应急队伍以及模拟演练等内容。此外还要求各相关单位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协作关系,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5. 后期维护管理
最后一个重点部分就是如何做好堤围工程的日常保养工作。这不仅涉及到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还包括加强公众教育提升大家保护意识等方面内容。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DB44/T 2433—2023 珠江河网堤围险段治理技术指引》的一些核心要点解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