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粒种咖啡生豆的分级原则、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标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粒种咖啡生豆的生产、加工、贸易和质量管理。
Title:Small-grain Coffee Part 7: Green Bean Gra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49.7-2023《小粒种咖啡 第7部分:生豆分级》是云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粒种咖啡生豆的分级要求,确保产品质量。以下将从标准中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分级依据
标准明确指出,咖啡生豆的分级应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大小、形状、缺陷数量以及颜色。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咖啡生豆的质量等级。其中,大小和形状主要通过筛网筛选来确定,而缺陷数量则需要人工挑拣并记录。
筛选与分类
在筛选过程中,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咖啡生豆进行分类。例如,常用的标准筛网包括18目、16目等,分别对应不同大小的咖啡豆。这一过程对于保证后续加工的一致性和最终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此外,形状的检查主要是为了剔除那些不规则或破损的颗粒。
缺陷控制
标准中对缺陷咖啡豆的数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常见的缺陷类型包括黑豆、虫蛀豆、霉变豆等。每一批次的咖啡生豆都必须经过细致的挑选,确保其缺陷率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这不仅影响到咖啡的风味表现,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色泽评估
色泽也是评价咖啡生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质的咖啡生豆应当呈现出均匀一致的颜色,避免出现明显的色斑或者褪色现象。通过视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色泽是否合格,并结合其他物理特性综合考量。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完全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咖啡生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放宽处理。但是这种例外情况必须经过专业机构认证,并且只能适用于特定用途的产品中。
总之,《小粒种咖啡 第7部分:生豆分级》通过对多个维度严格把控,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促进我国咖啡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