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昌宁红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管理办法批准保护的昌宁红茶。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Changning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昌宁红茶》(DB53/T 856-2023)是由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昌宁红茶的定义、地域保护范围、种植环境、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规则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昌宁红茶的生产与流通,确保其品质特色。
一、地理标志产品定义
昌宁红茶属于地理标志产品,意味着只有在特定区域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生产的红茶才能被称为“昌宁红茶”。这一定义明确了昌宁红茶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其品牌价值的核心所在。
二、地域保护范围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昌宁红茶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昌宁县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特定茶园。这些茶园通常位于海拔1200米至2000米之间,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样的自然条件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形成昌宁红茶独特的风味特征。
三、种植环境与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用于生产昌宁红茶的茶树品种应选用适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地方优良品种或经审定推广的无性系良种。同时,茶园管理需遵循绿色食品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合理施肥,保持水土平衡,确保茶叶原料的安全性和纯净度。
四、加工工艺要求
昌宁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环节。其中,萎凋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使鲜叶适度失水并散发青草气;揉捻时要掌握力度和时间,确保茶叶细胞破损适度;发酵阶段则需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时间,促使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香气;最后,在干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温度梯度处理,固定茶叶品质。
五、质量要求
根据标准,昌宁红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各等级的感官指标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例如,特级产品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显金毫;汤色要求红艳明亮;香气浓郁持久且带有花果香;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完整柔软呈红亮色。此外,还对理化指标如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等作出了具体限定,并对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六、检验方法与规则
为了保证昌宁红茶的质量一致性,标准详细规定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例如,感官审评采用五项因子评分法,由专业评审员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样品进行品鉴打分;理化分析则依据国家标准GB/T 8302-2013《茶叶取样》等执行。同时,对于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昌宁红茶》(DB53/T 856-2023)不仅体现了昌宁红茶的独特品质,也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遵守本标准,共同维护昌宁红茶的品牌声誉,促进当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