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型水库社会化管护的基本要求、管护模式、管护内容、质量要求及考核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库容小于10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社会化管护工作。
Title:Social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s for Small Reservoi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型水库社会化管护规范》(DB2102T 0085—2023)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小型水库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关于人员配置
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型水库管护单位应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要求技术人员需持有相关资格证书。这不仅确保了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也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在遇到大坝渗漏或溢洪道堵塞等紧急情况时,拥有合格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日常巡查与维护
日常巡查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基础工作之一。根据标准的要求,巡查频率应不低于每周一次,并且在雨季或者极端天气条件下要增加巡查次数。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等关键部位的重点检查。任何发现的问题都应及时记录并上报处理,以避免隐患发展成为严重问题。
应急预案制定
标准指出每个负责管护的小型水库都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通讯联络方式、物资储备清单以及具体的应急处置流程等。定期组织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实际操作中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安全教育与培训
为了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标准提出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这些培训应该涵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技能等内容,并且鼓励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参与者更直观地理解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对于新入职员工而言,岗前培训更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新人快速熟悉岗位职责及注意事项。
以上就是对《小型水库社会化管护规范》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上述信息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共同促进小型水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