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大麦青干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质量要求及储存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范围内大麦青干草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rley Green Hay in Baoshan 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131-2023 保山市大麦青干草生产技术规程》是保山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麦青干草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生产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大麦种植区域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灌溉设施。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无重金属污染。此外,灌溉水源需符合GB 5084的要求,确保水质清洁。
种子质量
种子是影响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指出,用于生产的种子必须达到GB 4404.1规定的质量标准,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同时,建议使用经过检疫合格的种子,以防止病虫害传播。
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期,一般为秋播,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株距保持在10厘米以内。施肥上提倡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氮磷钾比例约为2:1:1,并注意适时追肥。
病虫害防治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为主,如释放天敌昆虫或利用植物提取物作为杀虫剂。对于必须使用的化学药剂,则要求严格按照GB/T 8321的规定执行,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收获与加工
当大麦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4%以下再进行打捆包装。包装材料应选用透气性好的麻袋或其他环保型材料,避免二次污染。
以上内容是对《DB5305T 131-2023 保山市大麦青干草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分析。通过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大麦青干草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