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ual-purpose Rapeseed Cultivation (Brassica napus) for Oil and Vegetable 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技术规程》(DB3305/T 268-2023)是一部关于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技术规范。这一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油料与蔬菜双重需求。
重要条文解读
# 1. 种子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种子应选用经过审定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地区的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只有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才能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此外,还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这些指标确保了播种后出苗整齐一致,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 2. 播种时间
根据该标准的规定,在春季种植时最佳播期为每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秋季则推荐在9月中旬至10月初之间进行播种。适时播种不仅有利于幼苗出土后的正常发育,还能有效避开极端天气对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在春季过早播种可能导致幼苗遭遇倒春寒,而秋季延迟播种则可能使植株无法完成充分的营养积累就进入冬季休眠期。
# 3. 密度控制
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促进个体间良好竞争以及整体产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建议每亩种植密度保持在15000-20000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空间获取养分和光照资源,又能形成密集的群体结构以抑制杂草生长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 4. 肥水管理
肥料施用方面强调平衡施肥原则,即氮磷钾比例约为1:0.5:1。同时注意增施有机肥作为基肥,并根据植株生长阶段适时追加化肥。水分供应需遵循“见干见湿”的灌溉策略,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缺氧现象发生。特别是在开花结荚期,充足的水分供给有助于提高籽粒饱满度。
# 5. 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霜霉病、菌核病及蚜虫等问题,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方案。包括采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制度以及化学药剂喷洒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预防与治理。特别提到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病情蔓延,保障作物安全。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概述。全面掌握并严格执行此规程将极大程度地推动甘蓝型油菜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