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预报内容与方法、警报分级与制作、发布方式及质量检验。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沿海及近海区域的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a Wave Forecast and Warning Rel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383-2022《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的流程、内容、方式及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预报与警报分级
标准明确将海浪预报分为三级: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其中,低风险表示未来24小时内海浪高度变化不大;中风险指海浪高度可能显著增加但不会对沿岸设施造成威胁;高风险则意味着海浪高度将大幅上升并对沿海地区构成潜在威胁。
对于警报,同样设定了三个级别: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和Ⅲ级(较重)。Ⅰ级警报适用于极端天气条件下预计会出现特大风暴潮的情况;Ⅱ级对应重大风暴潮事件;而Ⅲ级则针对一般性的风暴潮情况。
发布时间与频率
海浪预报应当每日定时发布两次,分别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17时后。特殊情况下如台风逼近或强冷空气影响期间,应加密预报频次至每三小时一次直至警报解除。
信息内容
预报信息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
- 当前海况描述;
- 预计未来24小时内的最大波高及其出现时段;
- 影响范围;
- 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
- 应急建议等。
发布途径
标准要求采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传播预报信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平台以及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等。同时强调各信息发布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监督管理
各级海洋观测预报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接受市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若发现违反本标准的行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以上就是对DB31/T 1383-2022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