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Major Wheat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4/T 193-2023《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为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绿色防控的概念为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手段为主,辅以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体系。这一定义强调了绿色防控的核心在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防控原则”中提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前期预防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同时结合多种防控方法,形成合力。例如,通过种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再者,“防控策略”部分提出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平衡的思路。具体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比如瓢虫对蚜虫的捕食作用;推广性诱剂技术,干扰害虫交配繁殖;以及采用灯光诱杀成虫等方式。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直接控制病虫害数量,还能改善田间微环境。
对于“防控技术”,标准特别指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在黄淮海地区,由于常年降雨较多,需重点关注赤霉病的发生规律,适时喷施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同时,还建议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信息,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确保农产品残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这要求使用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并做好用药记录。
最后,在“档案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等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宝贵资料。
综上所述,《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通过对防控理念、原则、策略和技术的全面规范,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结合本地特点灵活运用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