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矿山迹地恢复中水土流失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矿山迹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in Mine Land Reclamation (DB1302T 567-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2T 567-2023《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台的一项地方标准,为矿山迹地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深度解读。
一、关于恢复目标与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矿山迹地恢复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功能的全面修复,包括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土壤结构的改善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其中特别强调了“近自然”恢复原则,即尽量模拟原生植被群落结构,采用本地乡土植物进行植被重建。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提高植被存活率,还能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植被恢复措施
在植被恢复方面,标准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求。首先,对于裸露岩壁等难以直接绿化的地方,推荐使用挂网喷播技术,通过固定植生基材层来促进植物生长。其次,在平缓坡面或台地则建议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层次植被体系。乔木应选择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等;灌木则以适应性强的种类为主,如黄刺玫、紫穗槐等;地被植物宜选用低矮、覆盖力强的品种,如狗牙根、结缕草等。同时,还要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同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三、水土保持工程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工程措施的设计参数与施工工艺。例如,在坡度较大区域需设置挡墙或格栅护坡,并在其后方铺设透水土工布以减少雨水冲刷;对于沟壑纵横地带,则要修建梯田式平台并配套建设截排水系统,将地表径流引入沉淀池处理后再排放。此外,还特别提到在所有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为期两年的监测评估,以验证各项措施的实际效果。
四、后期管护
最后,标准还对恢复后的长期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定期修剪整形、施肥灌溉、清除杂草以及更新老化苗木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标准鼓励建立专门的管护队伍,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巡查、物联网监控等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DB1302T 567-2023中几个关键部分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