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极轨卫星遥感监测大雾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监测流程及结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极轨卫星数据的大雾遥感监测及相关应用。
Title:Polar Orbi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 Part 6: Fo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1455.6-2008 极轨卫星遥感监测 第6部分 大雾》标准主要规定了利用极轨卫星对大雾现象进行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利用极轨卫星数据对大雾天气状况进行监测。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通过极轨卫星获取的数据来识别和评估大雾情况。这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框架。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给出了“大雾”、“极轨卫星”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大雾”是指当能见度低于一定阈值时的大气现象;而“极轨卫星”则是指轨道平面接近地球两极的卫星。这些定义确保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术语的一致性。
三、监测内容与指标
标准指出应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雾覆盖面积、持续时间及强度等信息。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量化指标,如雾区边界清晰度、雾层厚度等参数。这些指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大雾事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数据处理流程
在数据处理方面,标准强调了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结果验证三个阶段的重要性。预处理主要是消除噪声干扰;特征提取则侧重于从原始图像中分离出雾区;最后的结果验证是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提高监测精度,标准还特别提到了一些质量控制手段。例如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建立数据库以积累历史资料用于对比分析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并提升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六、应用案例分析
标准最后列举了几种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实际操作实例。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技术规范解决问题,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DB21/T 1455.6-2008 极轨卫星遥感监测 第6部分 大雾》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注重实践应用,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